在音乐学院舞蹈房内,音乐节拍与青春活力交织,一群年轻舞者正专注地打磨动作,他们时而专注模仿民族舞蹈的细腻姿态,时而围绕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热烈讨论。这里既是舞技传授的课堂,更是学院践行 “双上四会”(能上讲台又能上舞台,会跳、会编、会排、会教)育人目标的核心阵地。多年来,舞蹈学专业以系统化培养为抓手,让学生在专业成长中逐步具备 “上舞台展风采、上讲台传技艺” 的综合能力,走出了一条 “以舞育人、以文化人” 的特色之路。
一、思政赋能——让学生在文化传承中坚定 “双上” 方向
“原来专业课也能开展课程思政,跳着民族舞蹈,就像在传承一种精神。”观看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的学生这样感慨。音乐学院将思政融入舞蹈教学,通过主题汇报演出,让学生在编排与表演中理解文化自信、集体主义的深刻内涵。

课程思政理念下藏族舞蹈课程实践成果展演
汇报演出中的作品由学生参与编创和演出,学生在挖掘舞蹈背后的历史故事、民族精神时,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文化认同感。这类汇报演出已成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不仅在校内引发热烈反响,还吸引了校外同行与公众观摩。
2021级舞蹈学专业学生,在肖潇老师指导下以 “薪火相传” 为主题、“过去-现在-未来” 为线索,举办红色题材专场汇报演出。原创舞蹈《红色守望》,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老山战役 “战士扶旗死” 的故事为题材,围绕 “护旗” 主题从历史与生活中汲取灵感,既写历史之“实”,又传时代之“意”,刻画出中国军人危难时刻的坚韧与坚守。

原创舞蹈《红色守望》
2024年11月,刘小琼老师带领2023级舞蹈专业学生参加“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青春之花·开遍山野》专题活动,编排舞蹈作品《映山红》,作品分别在学习强国、人民网、湖南省教育电视台等多官方平台同步直播;曹娜老师在“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衡阳师范学院专场中担任《信仰的光》戏剧导演。
“奋斗青春号”大思政课堂 ——舞蹈《映山红》、戏剧《信仰的光》
学生在从排练到演出的全过程中,既提升了 “会编会排” 的专业能力,又接受了教育,实现了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的效果。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民族团结主题文艺活动,如协助编排地方大型晚会、民族运动会开幕式节目,让学生在服务民族团结事业中,进一步明确成长方向。
二、实践拓维——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深化 “双上” 目标
“第一次教会乡村孩子跳完整的舞蹈,看到她的笑容,我突然懂了作为舞蹈教育者的责任。” 这是音乐学院学生参与公益教学后的心声。为了让学生将 “双上四会” 能力转化为社会价值,学院将社会服务作为 “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老年大学开展公益教学活动。
在教师的统筹指导下,学生轮流担任 “公益小老师”,从广场舞教学到基础舞蹈组合辅导,亲身参与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组织与课后反馈,在实践中打磨 “上讲台” 的教学技巧。学生们在教师带领下,参与课程辅助、教学案例分享,近距离观察一线舞蹈教学的需求与方法,进一步明确 “会教” 的能力标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用专业服务社会的价值,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师德情怀。
与此同时,音乐学院王铁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参与 “国培”“省培”“市培” 活动,既近距离洞察一线舞蹈教育需求、探讨基础教育改革,更助力打通舞蹈教师 “职前培养 — 职后提升” 的衔接通道,构建起育人闭环。
“国培”等活动打通舞蹈教师职前职后育人闭环
三、课堂筑基——让学生在创新教学中迈向“会跳会教”
“原来每个舞蹈动作都藏着故事,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和传统文化对话。”这是音乐学院学生在舞蹈课堂上发出的感慨。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 “会跳” 的专业功底与 “会教” 的教学能力,学院教师团队将民族舞蹈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师们带领学生深挖瑶山、藏寨等地区的原生态舞蹈资源,把采集到的鲜活舞蹈语汇、民族故事转化为教学素材,从动作拆解到文化解读,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理解舞蹈的内涵。
舞蹈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示范+讲解+实践”的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课堂上,教师不仅亲自展示从民间采风带回的舞蹈动作及素材,更鼓励学生担任 “小老师”,尝试讲解动作要领、纠正同伴姿势。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快速实现从 “学会” 到 “会学” 再到 “会教” 的转变,不少学生在课程中就已能独立设计教学方案,为后续走上讲台打下基础。如今,学院多名学生在各类教学实践评比中表现突出,更有学生在所参与的社区教学、老年大学辅导中,获得学员们的一致认可。
四、舞台练兵——让学生在舞台上锤炼 “会编会排”
舞台是学生提升 “会编会排” 本领的实战平台。音乐学院始终坚持以演出实践促进学生学习,将舞台实践纳入教学体系,让学生在真实演出场景中积累经验。
近年来,学生参与编创、演出的作品多次亮相省级以上活动,王铁老师的原创舞蹈作品更入选中南六省 “十佳青年领军舞者” 展演,在学校120周年办学成果汇报实践活动中,舞蹈学专业教师们以红色师范百年校史为文化根基,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校史中蕴含的革命精神。通过红色舞蹈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将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缅怀与敬意融入舞蹈训练,引导学生在肢体语言的表达中,真切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壮志豪情与崇高精神,在舞蹈学习与表演中传承革命意志、弘扬爱国情怀,彰显了学院 “会编会排”培养目标的扎实成效。

120周年办学成果汇报演出
从舞蹈课堂的基础夯实,到舞台实践的能力锤炼,再到社会服务的价值升华,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以 “双上四会” 为导向,为学生搭建起全方位成长平台。如今,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带着所学本领,走向中小学讲台、专业艺术团体、社会文化机构,以舞蹈传递文化力量,续写着 “以舞育人、以文化人” 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