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媒体衡师

【衡阳日报】“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用音乐奏响新时代雷锋精神乐章丨衡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典型展播⑥
编辑:贺旖旎    来源:衡阳日报 
加入时间:[2025-03-10]   阅读次数:[]

发布日期:2025-03-10 23:23

题记:

近年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要求,抓实抓细“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工作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文明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典型代表和典型案例。

三月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市文明办推出系列先进典型展播,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社会上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当雷锋、人人参与文明实践”的浓厚氛围。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乡村音乐教室项目。

在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有一群怀揣着音乐梦想与社会责任的大学生,他们以“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名,以音乐为笔,以乡村为纸,用15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曲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壮丽乐章。他们扎根乡村,用音乐支教、非遗传承和公益服务践行雷锋精神,让爱与奉献在乡村生根发芽。

音乐支教:用爱点亮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

“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乡村音乐教室”项目,是他们践行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自2009年成立以来,协会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音乐支教活动,覆盖衡阳、永州等地的20多所乡村中小学和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跳舞,还通过乐器培训、音乐素养课和音乐心理辅导,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新方式。

走进乡村音乐教室,你会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音乐的渴望。志愿者们精心准备的课程,从歌曲教唱到乐器培训,从舞蹈编排到音乐素养课,再到音乐心理辅导,每一堂课都充满了爱与关怀。在课堂上,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到后来的自信大胆,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耐心引导。志愿者们用音乐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

2020年,协会荣获“湖南省‘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赛4A级项目”,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多年坚守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在乡村音乐教育领域无私奉献的认可。志愿者们用音乐为乡村孩子点亮艺术梦想,这种坚守,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乡村音乐教室”项目不仅在课堂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将音乐的舞台延伸至乡村的田间地头。连续五年,协会赴衡阳市祁东县马杜桥乡延塘村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慰问演出。舞台上,孩子们与志愿者们共同表演,用歌声和舞姿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用音乐传递乡村振兴的正能量。那些在舞台上绽放的笑容,是对“小百灵”志愿者们最大的肯定。

此外,协会还开展了“扎根农村教育沃土,用爱点亮未来”寻访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在寻访过程中,志愿者们走进乡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聆听乡村教师们的故事。浏阳市的罗文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用爱温暖每一个孩子;“苗鼓之乡”的石金琦老师,用苗鼓传承民族文化,让乡村孩子在音乐中找到自信。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让志愿者们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教育的决心。

通过寻访最美乡村教师,志愿者们不仅记录下乡村教育的感人瞬间,还将这些故事带回校园,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传承爱心的行动,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

非遗传承: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教育的滋养,更需要文化的赋能。“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围绕“传承优秀文化‘根脉’,促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主题,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调研活动。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志愿者们与当地村民共同创作苗语版歌曲《挑担茶叶上北京》、双语版歌曲《猜枚酒令螃蟹歌》,并制作成村歌谱例和MV,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协会凭借“乡村音乐教室”项目荣获“湖南省第七届雷锋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在非遗传承领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认可。他们用音乐为乡村文化赋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非遗传承活动中,志愿者们深入乡村,与当地的老艺人、传承人交流学习。他们用笔记录下古老的苗歌、瑶舞,用镜头捕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调研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困境,于是他们积极行动,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传承,志愿者们还积极创作乡村音乐作品,用音乐唱响热爱家乡的主旋律。他们结合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等主题,创作了儿童歌曲《静夜思》(李白词)、原创音乐剧《高高的瑶山》、原创村歌《侗情大寨》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乡村舞台上广受欢迎,还在各类艺术展演中获得好评,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

这种文化赋能的创新,正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升华。志愿者们用音乐为乡村文化赋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他们用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不仅是一种奉献和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的力量。

公益服务: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

“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不仅在音乐支教和非遗传承中践行雷锋精神,还在公益服务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连续多年开展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慰问演出,为乡村送去欢乐与温暖。2020年,协会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这是对他们多年来在公益服务领域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2025年,协会被评为“第五批湖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多年来践行雷锋精神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的认可。他们用音乐为乡村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用爱心传承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动人的乐章,奏响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乡村教育和文化振兴的伟大事业。

在公益服务中,“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他们组织了“暖音筑梦计划”,通过音乐支教、心理辅导和艺术展演,为乡村孩子送去温暖与希望。2024年,该计划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创新实践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用音乐助力乡村振兴的认可。

此外,协会还积极参与湖南省“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计划,连续多年获得立项资助。在这些项目中,志愿者们深入乡村,开展调研、支教和文化传承活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024年,协会凭借“乡村音乐教室”项目荣获“湖南省第七届雷锋杯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多年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用音乐赋能乡村振兴的认可。

“小百灵”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公益服务不仅局限于乡村,他们还将爱心延伸至校园和社会。在校园内,他们组织开展了“雷锋月”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服务讲座等形式,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更多同学参与志愿服务。在社会上,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演出,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关怀。他们的行动证明,雷锋精神不仅是一种奉献和传承,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的力量。

新闻链接:https://hyapp.hyqss.cn/cms/H5/News.html?article=5173079&typ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