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媒体衡师

【中国教育报】坚守师范初心 保持办学定力
——衡阳师范学院“两个对接”“三大合作”,协同培养未来教育之星
文字:陈梅香 林琼    编辑:徐罗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加入时间:[2022-04-07]   阅读次数:[]

2022年4月7日 《中国教育报》 第10版

衡阳师范学院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永久承办权

如何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衡阳师范学院一直在探索的路上。1999年升本以来,学校坚守师范初心,保持办学定力,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大力实施“两个对接”,深入开展“三大合作”,积极构建“UGS”(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师教育共同体,协同培养教师教育人才,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

实施“两个对接”

建立教师教育共同体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协同育人工作,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两个对接”转型发展战略:“一师范专业对接一省级示范中学,做精做强师范教育;一非师范专业对接一国内一流企业,做实做特非师范教育。”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建立教师教育共同体,完善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机制,加快形成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校以“项目驱动、协同联动、赛训融合”等模式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与教育资源集聚,积极构建高校、地方政府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三位一体”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机制。以产出为导向,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共享教师教育资源、共同制定师范生培养方案、加强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开设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论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从机制和体制上构建有效的师范生双向渗透式教育教学实践体系,着力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师范生培养与基础教育无缝对接,形成了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协同开放育人体系,实现协同育人贯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协同育人“闭环”。

深化“三大合作”

共育教师教育人才

学校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结合,对焦需求,变焦应用,不断推进“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增强教育合力,把各种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的教学资源,协同培养教师教育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和社会满意度。

加强校地合作

政府部门重视,政策支持。衡阳师范学院是湖南省会城市外仅有的师范院校,湖南省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学校建设一流师范大学。衡阳市政府部门也将学校“申办大学”写入衡阳市第12次党代会报告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了市校企三方合作引进高端人才的“衡阳模式”,将学校优秀师范毕业生纳入衡阳市中小学校教师招聘绿色通道。2009年,学校被省教育部门批准为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单位;2018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同时,学校入选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19年,学校调整为一本招生。

项目推进,融合发展。一是承办大型赛事。学校获得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和“湘南片师范生供需见面会”永久承办权,积极承办了湖南省运动会、湖南省音乐舞蹈专业“三独”比赛等省级大型赛事,促进教师教育特色的创新发展。二是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学校大力实施“衡阳师范学院全面服务衡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和“卓越教师”“特岗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国培”“省培”计划,为地方输送优秀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共建附属学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学校2016年被列为“湖南省首批校地合作试点单位”。

加大校校合作

建立教师教育联盟。学校积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构建教师教育区域联盟,定期举办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论坛和师范教育对接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研讨会,帮助教师开阔眼界、聚焦前沿、对接一线。学校先后与衡阳市第八中学、衡阳市第一中学、株洲市景弘中学、岳阳市许市中学和永州市马坪学校等学校签订《合作共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框架协议》。截至目前,学校与9个地市教育部门和20所省级示范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18个师范专业与204所中小学进行了深度“对接”,共建了125个教育实践基地、93个就业基地和1个学科教学方向研究生培养基地,

师资队伍互聘互派。一是选派学科教学论教师到中小学挂职任教,深入了解基础教育一线状况,从而更好地研究与指导师范生教学工作。近年来,学校有数十名教师到中小学校挂职锻炼。二是全面推行“双导师”制,近年来聘请了200余名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参与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承担“学科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指导师范生的研究性学习项目、毕业论文、实习、就业,精准培养基础教育教师。

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推动学科教学与研讨活动相互开放、融合,与中小学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交流。2020年,外国语学院联合衡阳市教科院、衡阳市八中、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成立了“衡阳师范学院中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成果助力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科学学院与资兴市立中学合作开展“U-S教师教育共同体”研究,助推资兴市立中学先后获评省级和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近4年来,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获得课题立项共108项,发表论文43篇,开发教材10部。

加推校企合作

密切与教育行业企业合作。学校与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衡阳市一中教育集团等20余家教育集团及相关教育企业合作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外国语学院积极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教学研究,获得企业支持的横向教研教改课题16项。音乐学院与上海五圣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春稻田音乐美学教育课程》系列教材6册,目前该课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多省市600余家幼儿园及学前机构开展,惠及学前儿童10万人以上;与华夏乐府(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在线开放美育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故事”,该课程目前已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运行5个学期,2019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汇聚各种教育创新资源。一是充分发挥校友的力量,设立“吴锦平师范生师范技能奖学基金”“中惠旅校友奖学金”等校友企业冠名的奖学金;开设校友论坛,邀请知名校友为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开展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送岗进校。二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基金会的作用,近年共筹措教育基金1000余万元,用于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师生、奖励尊师重教先进单位个人、支持教改科研项目、改善办学条件等,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校企合作平台助力师范生成长。学校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集群建设,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衡阳分中心、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凤凰卫视·凤凰教育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级校企合作平台60个。依托优质校企合作创新平台,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办学及各类专业竞赛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并覆盖全体师范专业学生,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两个校企合作创新基地分别入选2019年、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学生2021年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和湖南省一等奖。

实现“四个转变”

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教师队伍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变。通过“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和实践,教师队伍更加注重“应用研究”,教师育人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近4年来,学校承担“三位一体”协同育人项目475项,其中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6项,项目吸收了大批学生参加,为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实训项目、鲜活的教学案例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同时,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著,近5年共承担关于“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省级及以上教研教改项目47项和教育规划课题28项,如“创新教师教育体系研究”获批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双向渗透式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国培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获批为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

培养目标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学校强化师范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变“学历本位”为“能力本位”。师范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奖励100多项、省级奖励300余项。在全国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在湖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共获一等奖2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8项。2018届至2021届师范本科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

培养主体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高校主导,地方政府部门支持、协调,中小学校(幼儿园)深度参与”协同,大力实施“校校、校地、校企”合作,积极构建多主体“UGS”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

学生发展从“能就业”向“就业好”转变。近4年来,学校师范专业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80%面向教育行业对口就业。人才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非常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和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示范校。(陈梅香 林琼)


新闻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4/07/content_60772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