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时政专题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
来源:本站文章 
加入时间:[2010-11-17]   阅读次数:[]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刘延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上个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四个文件,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而继承创新、开拓前进的光辉历程。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对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和全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这首先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的精神。我体会,会议和纲要核心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贡献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把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新高度,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崇高使命。高度重视教育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战略方针。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民生性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教育的崇高使命,既强调了教育在支撑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又强调了在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新的定位,对教育承载的使命进行了新的丰富。中央的判断,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教育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一是新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上,强国必先强教,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好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二是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支持和知识贡献。三是新世纪的中国,人民群众对通过教育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教育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四是新世纪的中国,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作为依托。可以说,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新征程,教育规划纲要与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一起构成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的三个方面。这是会议和纲要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第二,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化了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从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等五个方面得出了基本结论。这些基本结论科学精辟、实事求是,凝聚着广泛共识,体现了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三,鲜明提出了新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强调了“五个必须”的基本要求。这次会议的鲜明主线,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三个优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以战略目标体现教育优先发展,以体制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这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育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涵盖学龄人口,而且包括全体公民;学习不仅在校,而且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要,更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坚定、自觉和主动开展教育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实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主要责任在政府,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社会共同推进。五是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五个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四,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的教育工作,确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这次会议和纲要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引领,确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特点是:继续强调了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首次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谋划,构建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薄弱环节,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并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列专章予以规划;增强了针对性,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学前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给予了明确回应。二是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宏观方向。其亮点是:首次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并摆在改革的首位;注重整体性,系统设计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管理、民办教育、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等提出了解决思路;强调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重大改革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听取意见。三是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制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领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特别是要求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体现了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这些部署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教育理念创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相互支撑,明确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
    第五,发出了振兴教育全民有责的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求全社会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要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这些思想和部署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社会育人的理念,对消除“办教育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的片面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蓝图已经绘就,部署已经明确。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大学的功能进行了充分和清晰的阐释,体现了中央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当前,我国有2600多所高校,学生总规模达2980万人,每年毕业生6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和纲要精神,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奋起直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历史性跨越,是立足国情、脚踏实地、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目标的内涵式跨越,要在质量上有一个新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结构布局上有一个新的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有一个新的贡献。当前,要在以下九个方面下大力气推进。
    第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要在政策导向、资源分配、评价考核、投入保障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要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现在有的学校重科研而轻教学,弱化了人才培养功能;有的学校生师比过大,教学投入不足,教学实验条件跟不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现象要尽快扭转。学校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书记、校长要亲自抓教学工作,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定期研究教学状况,解决实际困难。教学资源要更多向教学一线倾斜,特别要提高本科教学经费比例,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等薄弱环节。高校要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二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抓住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契机,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在人才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创新性,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综合性,改变单一知识教学,既注重专业的深度,又拓展知识的广度,既着眼能力素质的提高,又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注重实践性,改变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开放性,改变比较封闭的培养方式,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注重选择性,改变学习渠道过窄、教学管理僵化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          
    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在,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要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评价要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模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第二,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标志。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学科综合交叉和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的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更大责任。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瓶颈制约,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引领风尚、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二要加强基础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80%的面上项目,要稳定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持续有力支持,鼓励自由探索,注重长期积累,推动基础研究向世界水平迈进。三要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开放。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注重吸收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四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论文不重应用、重专利不重转化、重争取经费不重产出成果,是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下决心改革评价机制,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和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不同研究领域采取不同评价标准,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应用研究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三,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又面临着产业升级、体制转轨和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迫切要求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一要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紧紧围绕新能源、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和研发攻关等方面提前布局,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二要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三要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在职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参与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服务。四要成为国家和区域高水平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面向国计民生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比如,围绕宏观调控、“三农”问题、气候变化、资源能源、收入分配、社会民生、公共外交、国家战略安全等重大课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建设性意见建议。高校只有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自身才能实现高效益、强后劲、可持续的发展,真正确立高校的社会声望和存在价值。
上面阐述的是高等教育三大功能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关系。从大学发展历史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逐步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应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支撑人才培养。
    第四,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今后10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质量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有的学校质量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摆上应有位置,没有转化为具体措施;有的还没有把握规律,缺乏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同时,在质量标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地方单纯以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学校层次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有些高校简单以论文数量衡量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质量贯穿于高等教育办学的全过程。
从宏观层面讲,要紧密围绕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宏观调控。探索对高校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防止低水平重复,克服同质化现象。
  从微观层面讲,提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高校具体落实三大功能中,当前比较迫切的是加强质量保障。一要健全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明确教育质量的内涵、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探索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质量标准体系。二要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在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科研设备、社会实践基地、经费投入安排等方面保障到位。三要健全多层次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对现有的监测评估体系进行改革完善,探索校内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有效机制,鼓励有资质的专门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质量进行评估,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教评价模式。          
    第五,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
建设结构合理、富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战略重点。现在有的高校学科建设面铺得太宽,对热门专业一哄而上;有的学科建设脱离实际,影响学生就业。无论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应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势学科,国家对高校支持的重点也要转向支持学科和专业建设上来。一要完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要着眼世界科技革命和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的新趋势,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突出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支持重点学科做强做精,打造一流的学科群体。二要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本科教育要注重开放兼容,探索通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实践性、技能型,发展产业升级亟需学科;研究生教育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不断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三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交叉融合是当今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领域,要及早谋划部署,搭建交叉融合的学科平台,组建跨领域团队,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第六,始终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
高水平师资是学校的核心要素,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本。一些学校不重视教学,一些教授不用心教学,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项目和经费在教师职务晋升和收入分配中占比过大。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办法,教授给本科生教学要成为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教师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形成引导和保障教师专心教学的机制,津贴和奖励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教师要正确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不能脱离教学一线,注重把科研优势和最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要涌现出一批扎根讲台的名师,真正把精力和心血用在学生身上。
    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和创新团队为重点。近年来,高校补充了大量新生力量,中青年教师已占很大比重,他们正处于创造力旺盛时期,是高校的骨干力量。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营造平等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挑大梁。要关心他们的业务发展,改善生活条件特别是住房等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坚决打破近亲繁殖和门户之见。领军人物是团队的核心,多年来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一直制约着我国高校向更高水平发展。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为依托,集聚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一个学校如果有几支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优秀团队,将对整体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产生极大带动作用。
    第七,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
    当前,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促进质量提升,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要创新管理体制,形成新型的政府与高校关系。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责任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应当更加注重宏观指导和间接管理,不能直接干预学校的微观管理,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现在,政府部门对高校既存在着管得过多过细的越位现象,也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的缺位问题。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搞好这项改革,不是简单地在政府与学校之间进行权力划分,而是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的管理体制。
    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新型的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要鼓励民办高校多样化发展,重点发展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民办高等教育也要体现公益性,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要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密切合作、资源共享的模式,把社会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动员起来,共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新型的高校内部治理关系。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探索高校理事会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形式,推进高校科学民主决策。
    第八,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有效途径。
    对外开放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是优化我国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必须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一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思想、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吸引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构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更为开放的课程体系。要善于引进、择优引进而不能盲目引进,并结合实际融合创新。二要鼓励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这个问题在中美、中俄人文交流框架中都达成共识并写入合作文件,关键要抓紧组织落实。三要创新合作办学的形式。办好中外合作学校和办学项目,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创造联合培养人才的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重大科研项目,在高端科研课题、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加强研究合作。四要加强以学生为重点的人文交流。大学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为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作出贡献。要通过学科优势和增加政府奖学金规模,吸引更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注重国际理解教育,支持毕业生参与海外志愿者活动,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快推动汉语走向世界,高校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派出优秀的教师和志愿者,研究探索符合海外教学实际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五要加强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较为深入的长期跟踪研究,为国家的外交战略服务。高校可以发挥生力军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专门研究不同国家的机构,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国际问题智囊。          
    第九,始终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
    大学文化是高水平大学内在的精神品格,其核心内容体现在精神、价值、作风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大学之大,首先在于精神之伟大。我们正处于思想大活跃的时代,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一方面新思想、新观念和不同文明交融的新成果进入了大学,另一方面大学里也产生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风。培育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刻不容缓。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大力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校内形成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对社会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二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既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以强其基,更要有精神和文化的培植以育其魂。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适于育人的和谐校园,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三要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抓手。我国高校的风气总体是好的,但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利益诱惑,个别人耐不住寂寞、追求短期利益,甚至出现抄袭剽窃和学术造假现象。高校作为神圣殿堂,应当成为一片绿色净土。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探求新知的风尚,践行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真诚合作的氛围。对学术不诚信要采取“零容忍”政策,规范学术管理,健全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切实净化学术风气。
    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治校,不断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高校领导特别是书记、校长肩负重要责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办学治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第一,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要 把班子建设摆在办学治校的首要位置,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带领师生团结奋进的坚强集体。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历史选择。要准确把握这一制度的内在要求,既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集体讨论决定,保证这一制度有效运行。二是书记、校长要努力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教育家。要以政治家的敏锐和坚定,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发挥好领路和保障作用;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思维,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前瞻性和创造性;以教育家的理念和风范,善于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办学治校,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三要建设党性强、讲团结的领导班子。要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注重研究高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注重加强班子团结,密切沟通协商,遇到问题相互理解、相互补台。团结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高校领导大多是专家学者出身,作为知识分子有个性是特点,但作为领导干部更要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形成领导合力,使班子更有战斗力。
    第二,强化高校领导的职业化意识,全身心投入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大学领导者职责所在。大学领导者又是一个经验积累型的职业,成长周期比较长,一个成熟的大学领导者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很多高校领导本身是优秀的学者,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担任大学领导必须有所取舍,特别是书记、校长要处理好领导工作和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抓班子带队伍工作中。学校事业发展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意义远远大于个人取得的学术成就。
    第三,改进管理和服务,充分激发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活力。高水平大学更要有高质量的管理。作为人才聚集之地、智慧灵感涌流之地和学术前沿探索之地,高校的管理有其特殊规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内部结构日益复杂,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改进。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高校其他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三大任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依靠教师办学和提高育人质量作为高校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部门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积极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二要改进高校管理方式。要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坚持调查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科学论证。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学校发展上来。要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制定和完善富有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三要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高校越发展越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但加强行政管理并不等于“行政化”。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及其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高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高校内部要改变简单套用行政机关的做法,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以领导干部的作风带动校风学风教风,为高校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良好风气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但“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书记、校长是高校教职员工的一面旗帜,只有率先垂范,成为品德和人格的楷模,才能以良好的作风正校风、促学风、带教风。希望书记、校长做创先争优的表率,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营造团结奋进、勇于争先的浓厚氛围。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坚持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关心人,善于从政治层面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形势,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同师生交朋友,带领广大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改革创新的表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校,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方案,做好风险分析,争取改一项成一项。其他高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改革探索。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坚持实干兴校,注重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搞形式主义。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带动整个校园更加风清气正、心同气顺。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使命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开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naltrexone alcoholism medication naltrexone mg low dose naltrexone contraindications
fibromyalgia ldn click cost of vivitrol injection
what is vivitro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naltrexon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naltrexone
ldn and ulcerative colitis go naltrexone for opiate withdrawal
naltrexone injection side effects side effects of naltrexone implant low dose naltrexone pharmacy
low dose naltrexone sleep read naltrexone withdrawal symptoms
low dose naltrexone uses implant for alcohol addiction implant alcohol treatment
low dose naltrexone uses house.raupes.net implant alcohol treatment
low dose naltrexone uses how does ldn work implant alcohol treatment

文字: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