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9 10:09:11

【创客简介】
张世婕,预备党员,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省赛一等奖。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外语能力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十余项。衡阳市六言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以数据驱动增长为核心,为考研,就业等垂直领域提供一站式新媒体整合营销解决方案。
【学长“创课”】
在大学生创业浪潮中,有人选择做产品,有人投身技术服务,而张世婕和她的团队,却选择了一条看似传统却极具穿透力的路径——扎根校园,为教育机构提供营销解决方案。
“我们不是在做广告,而是在搭建信任。”张世婕说这句话时,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是“六言传媒”的联合创始人,目前仍是一名大四在校生。和她一样,团队另外两名成员也来自同一个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她们因比赛而结缘,因共同的目标而并肩,如今正试图用学生的眼光,重新定义教育机构的招生方式。
三位女生的创业缘起
张世婕与团队的相遇,是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备赛过程中。那段时间,她们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在了项目策划、数据调研和路演演练中。“可以说是赛场上打出来的交情。”她笑着回忆。
与一家本地考研机构初期的沟通,她们发现一个问题反复被提及:很多教育机构课程不差,但在校园中却难以触达目标学生。“海报被覆盖、讲座没人气、传单没人看”,这些现象背后,是一个被长期忽略的痛点: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信息过载下的信任缺失。“我们自己也是学生,太懂了。”张世婕说,“学生不是不愿意了解,而是不愿意被‘硬广’打扰。”正是这种共鸣,让她们决定不做培训,而是做“连接”——用学生对校园的熟悉和对同龄人的理解,帮助教育机构真正走进学生的视野。
于是,“六言传媒”应运而生。她们的目标清晰:成为教育机构在校园中的“眼睛”和“声音”。
张世婕与她的团队工作照
打造有温度的信任闭环
作为一支全部由大四学生组成的团队,她们常被问:“你们没毕业,怎么让客户相信你们?”
张世婕的答案很直接:“正因为我们是学生,才更懂学生。”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家考研机构希望推广暑期集训营,传统做法是强调“师资强、通过率高”。“机构老师可能不懂Z世代的梗,大型代运营公司可能一套模板走天下,但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我们知道他们焦虑什么、需要什么、被什么打动。”
这种“身份共鸣”,成了她们最核心的竞争壁垒。
传统教育机构招生,往往依赖于地推、传单、讲座等“广撒网”方式,成本高、转化低。而六言传媒提出的“一站式服务”,试图把这一过程变得精准而有温度。张世婕坦言,她们所用的“大数据”并不高深。“我们的数据来源很接地气。”她解释说,一是来自遍布各院系的校园代理,他们能提供最真实的校园动态;二是学校公开的就业报告、学院资讯等;三是新媒体平台的后台数据。
“我们知道哪个食堂门口人流量最大,哪个专业考研氛围最浓,甚至知道学生晚上几点最爱刷短视频。”这种基于“人”的洞察,让投放不再是盲目行为。“我们即用户”,是张世婕反复强调的优势。机构自运营的内容往往严肃、官方,难以引发共鸣。而六言传媒创作的内容,如“考研人一天中最破防的瞬间”这类短视频,往往能迅速击中学生的情绪点。“学生不爱被教育,但爱被理解。”她说。
最后一步,是把意向学生引导至社群或免费直播课中,由机构老师和运营共同提供持续价值。“我们不急着卖课,而是先答疑、给规划、陪备考。”张世婕说,“信任建立了,成交就是水到渠成。”这三步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从“曝光-互动-转化”的闭环,目标是把“广撒网”变成“精捕捞”,把“流量”变成“留量”。

张世婕在职业规划大赛上
要做校园营销的“标准制定者”
目前,六言传媒已服务数家本地教育机构,并初步验证了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展望未来,张世婕有着清晰的规划。
短期,张世婕计划深度服务好现有客户,打造可复制的成功案例,并将业务拓展至“考编”和热门资格证书领域。长期来看,她希望将六言传媒打造成中南地区最受信赖的校园营销品牌,甚至将服务标准化、产品化,成为教育机构连接校园的“首选通道”。“我们不想只做一个临时项目团队,而是想成为这个细分领域的‘基础设施’。”她说。
张世婕(中间)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
张世婕和她的团队,正用学生的视角和创业者的执行力,试图在红海般的教育市场中开辟一条新路。她们没有资本背景,没有技术壁垒,却有着最珍贵的资产——对校园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同龄人情绪的敏锐捕捉。
正如团队的指导老师陈亮伟所评价的,“她们最可贵之处在于选择了成为‘赋能者’的智慧,将‘技术’的精准与‘内容’的温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这种超越年龄的战略眼光与始终如一的真诚,是她们最宝贵的资产。”
张世婕团队与其项目指导老师陈亮伟

陈亮伟老师带创业团队到南华大学创业园交流学习
“我们可能年轻,但我们的视角独一无二。”张世婕说,“只要信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而这信任,恰恰来自于她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谁——一群还在校园中奔跑的年轻人,正试图用内容和数据,为教育增长装上新的引擎。
【寄语学弟学妹】
别怕梦想遥远,现在就去开创。行动,是通往理想的桥梁。